“跑步死”频现!怎么救?

前不久,媒体报道,华东政法大学女生跑步猝死,而更在不久前,中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长跑考试时,倒地猝死,引起了家长和学校的官司……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不禁想到:为什么“跑步死”频频发生?面对“跑步死”,我们又该做什么?

 

 

能开的药方不少,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药方一,为了安全,别跑了。不论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走下坡路,这是不争事 实。而跑步被称为“陆上运动之王”,越不跑,越跑不动,越容易“跑步死”,陷入恶性怪圈中。事实上,即使出事的学校,也未因噎废食而取消长跑。

 

药方二,为了体质,拼命跑。眼下,长跑成绩有与升学考试挂钩的,体能测试有与自主招生同步的。在“指挥棒”和“发令枪”下,大批学生不得不跑、为跑而跑,冲击着生理极限。“跑步死”等运动事故也已不是大学的专利,同样波及中学。

 

药方三,为了跑步,减减负。那么多课时、那么多作业,还有那么多课外班,空下来只想睡觉。与众多职场人士一样,学生忙于学业,忙里偷闲得几回, 偶得几回也不跑。然而,减负那么容易吗?

 

这个社会系统工程有点积重难返。即使减负换来的时间,不少家长也不会放孩子 “白白”跑步。

 

看来,“跑步死”是顽疾,却非绝症。多个“药方”应当寻求一个辩证施治的平衡点,这个点恐怕是个“兴趣点”。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其实是人之本能。只不过温饱小康之乐,以及种种硬性制度、任务和负担,让人渐渐远离了本能,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畏惧。有人说,大学生有空打游戏也没空跑跑步。那么,为何不能让学生体育运动如游戏般有趣呢?许多公益跑、健康跑,在追求社会意义、体现团队精神的过程中实现运动 价值,不妨在学生中多多发动、扩大参与。

 

当然,体锻不必局限于跑步,让体质健康评价的坐标系更加多样化,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用学生最喜欢的运动吸引他们回到运动场。球类运动、水上运动、有氧操运动甚至体育舞蹈运动,都能达到跑步的效果,或超越跑步的乐趣,激发人的动能。

 

小结:

 

猝死在跑道上的,是别人,是学生。如果明天让你去跑步,你会不会害怕?如果你平时有运动的习惯,即使不是跑步,相信你也不会害怕。但是如果你很久没运动,整天坐着,那你就要小心了。跑步曾经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你连自己的本能都忘了,带来的危害可能不止一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长跑猝死的资讯,欢迎点击阅读这篇文章:小心猝死:长跑后千万不要立刻停下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查看更多: 长跑 跑步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