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2014-09-28 08:58:00
从心意拳、心意六合拳的问世,直至衍变成形意拳,虽然历程长久,但在以前却鲜有人知,从清末至今才逐步传播开来,如今已遍及海内外,成为影响较大、传流较普遍的优秀拳种之一。那么,怎样练好形意拳呢?
怎样练好形意拳
许多精于其他拳种的武林高手鉴于形意拳的势简意赅,技法劲路独具特色,因而多爱好它并兼而学之。其中有许多人,一经锻炼形意拳就着了迷,甚至放弃原来多年所学而专修形意拳,如把心意拳改为形意拳的开山鼻祖李洛能就是最早也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至于其后则有李存义、尚云祥等名家,更无不是精于其他拳种而后专门改习形意并成为享誉武坛的大家。因此人们不能不承认形意拳的道艺是引人深究的,技术是别具独到的,下面就谈谈怎样认识和练好它:
一、形意拳突出意的作用对袪病健身有实效
形意拳从操练静与动内外兼修的三体式桩功开始,到锻炼形与意内外并用的动作和套路。难度较大,强度较高,它对人的筋骨、肌肉都有较好的抻展和发挥高度技巧的训练,它在抻筋拔骨和活血舒力精神贯注的操作下,能按轻松、自然、合协的技法要求入手,实践验证它确有较好的恢复体力、振发精神和治疗一些慢的疗效。它对心、肺的运动和训练,使呼吸、消化、循环等系统都能起到袪病、保健的作用。尤其是运用“气沉丹田”的横膈呼吸,不仅加强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又助长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还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特别是它所要求的“惊起四梢”、“发动内五行”,突出的还有“意”的运用,用“意”引气来调动内在的精神,对中枢神经起到良好的调解训练作用。这种“意”的作用,也是用“意”引气的技法,我们应充分了解和加以运用,因它在我们治病、健身和技法运用中都在起着主导的作用,不怪乎形意拳的前身曾叫过“意拳”。
谈到“意”的运用和作用,尚派形意拳从站三体式桩功时起,就着重对它的训练。经云“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都是要我们掌握和运用好“意”的作用。
如在站三体式桩功时要求“精神内守”,使“意”贯注到上肢的梢节——手的时候,在沉肩、坠肘的配合下,如能做到有关技法要求,手掌就有麻胀感或有热流和气感,指关节有吱吱的响声。这就是“意到气行”而起到的作用。
在意注下肢时,做到前膝挺,后膝里扣,在“龙折身”的配合下,能做到有关的技法要求时膝关节就有酸痛感,或者热流和气感,膝关节时而吱吱作响 。
当姿势正确、意气顺逐时,若再运用逆呼吸,当呼气气沉小腹、“意”注丹田时,小腹就有热流或气感,口内产生大量津液,随即咽下,以“意”引送到“丹田”,久之就会有咕噜声直下小腹,人就会顿觉腹腔舒畅,气顺腹实而又有力,这就是所谓“练丹田之气”、“丹田久练灵根本”的妙用。如此不仅使功力迅增,也使内劲有了发动的能源。也可以说这就是在“静中求动”,发挥“意”的作用而取得的成果之一。
另外,人们多感到练习形意拳由于它的“手脚齐到”、“同身一力”的劲儿,练起来特别感到提神、舒气!它的治病健身效果也好、也快。但是与其它运动比较,却找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通过近人研究发表的“脚部穴位病理按摩法”,人们在诸多原因中找到了难于理解的一点,由“脚部穴位”使人联想到练形意拳所用的“槐虫步”,它是用后脚迅猛蹬劲,趟进前脚,当手脚齐到又劲疾踩落前脚以发劲(这种“踩落”之劲是指脚落地迅疾,并有使“踩劲入地”之力,以求根固,但绝不是用“撞跺”之力)。使脚部诸穴都得到频繁而又较长时间、有一定力度的按摩和刺激,特别当前脚踩落时,使处于脚根部位的生殖腺、前列腺、尿道等病理反射区,受到较强的刺激和较大力量的按摩,故它对生殖系统、肾功能及神经系统均可产生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有人练形意拳为了显示其劲大、力猛,于是在发劲时就特意用力跺脚,这种练法是非常错误的,长此以往,就会使小腿和脚的肌肉、骨骼受到挫伤,待年纪稍长,两腿就会沉重而又僵滞,造成行动维难。且跺脚会震及头部以致伤脑,对生活不利。事实上人们在行拳之中,经常遇到由于落脚发劲时稍有不当伤及脚跟的情况,脚跟一伤,举步落足脚跟就会疼痛,甚至不敢着地,既痛苦又影响练功,一定要引以为戒。此外,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阅读赤手空拳健身计划 家庭空手道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